振動傳感器 2020-07-15 11:41 1230 0
2012年,當通用電氣(GE)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時,國內還鮮少有人知道這個詞。2016年,國家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項目,工業互聯網的種子開始落地生根。
今天,GE旗下的Predix已經歷了被出售再重新起步,而在新基建風口下,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工業互聯網企業,發展勢頭蓬勃,并逐漸增添中國特色。
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統計,目前全國各類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共有數百家,有一定區域影響力或行業影響力的平臺達到50多家。
新基建的熱鬧之下,如何看清楚這一行業?怎樣才是適合中國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答案或許就隱藏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這4年。
如今回過頭看,2016年可謂中國工業互聯網“元年”,首批工業互聯網企業誕生。主要是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礎技術能力的大型ICT企業,起到打好工業互聯網地基的作用,如云計算、通信運營(如移動、聯通、電信等)、網絡設備(如中興、華為等),部分數據管理分析等企業,以及第一批嘗試做平臺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如樹根互聯,航天云網,海爾等,后來平臺型企業也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關鍵角色,貫通上下產業鏈。
2016年12月,樹根互聯率先發布了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平臺”。4個月后,在家電消費類產品生產制造領域有深厚基礎的海爾發布引入用戶體驗為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17年6月,航天云網以INDICS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發布。
2018年,隨著國家鼓勵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力度不斷“加碼”,大批企業入局工業互聯網,國內掀起第一波工業互聯網熱潮。
富士康旗下的工業富聯A股上市,美的發布M.IoT工業互聯網平臺,此前一直使用AWS云服務的西門子也通過將MindSphere搭建在阿里云的服務器上面,正式進入中國,一時間熱鬧非凡。
但也不乏悲觀的聲音,認為這又是一輪虛假的繁華,“工業互聯網三年內必死”。集中質疑工業互聯網的自主技術不足、核心技術存在瓶頸、創新生態培育滯后問題,也有言論稱工業互聯網實際是政府力推,但企業轉型意識卻缺乏,難以落地。
但反觀之,這兩年恰恰是工業互聯網穩扎穩打的兩年。正如幾乎所有產業發展的早期一樣,都要經歷數個波峰波谷,最終淘汰泥沙,剩下真金,產業螺旋式向前演進。
從《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7)》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四層架構的劃分出發,可以更清晰地看懂這一格局。
一款創新工業APP誕生的邏輯是自下而上的:廠商先在最底層將設備連接,通過云服務儲存于云端,再在平臺層,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分析、可視化,建模分析后,對經驗、工藝、制造業知識等進行建模,再開發應用。
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自下而上分別為解決設備互聯的邊緣層、云基礎設施所在的IaaS層、平臺層PaaS層和工業應用層SaaS層。
而目前較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都是從不同層級發展而來。對于大部分IT基礎薄弱的中國企業,邁出數字化轉型第一步,是完成設備聯網、不同設備系統之間的協議解析、提取到數據,讓生產設備參數可視化。從邊緣層“起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如擅長工業智能網關的華辰智通、以及擅長工業物聯網的繁易科技能夠很好地滿足這類企業的需求。
從云計算“起家”的企業恐怕最有大眾熟知度。如華為、阿里等,它們從云基礎設施開始進而延伸至其他層次。但是相對傳統制造業出身的玩家,這類企業更多集中于基礎設施層。
以業內視角來看,工業PaaS才是平臺的核心,下可對接數據,中間平臺層能夠將工業技術、知識、模型等工業原理封裝成微服務功能模塊,供工業APP開發者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開發最上層的工業APP。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海爾卡奧斯、航天云網等都是自這一層進行延伸的。
如海爾卡奧斯多次在不同場合講述的案例,引入用戶體驗流程,將制造與服務融合,進行的家電定制。如在用戶的社群交互過程中挖掘出用戶對冰箱外觀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大規模定制,“最萌冰箱”小鹿冰箱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再如同樣出身制造業的工業富聯,其燈塔工廠整體解決方案具備頂層咨詢規劃設計能力,以及運營和運維能力,并且工業富聯已經將之對外推廣,推動行業產業平臺孵化和標桿客戶打造。
平臺的重點在于軟硬整合的智能化轉型解決方案,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依托,有時甚至起到商業模式變革的根本作用。
然而,制造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尚未十分普及。有業內人士做過的統計,大部分的應用仍停留于設備連接、能夠看到設備參數的階段。工業互聯網要真正在落地,并產生真的價值,需要在此基礎上,利用工業大數據的分析管理,讓其發揮價值,產生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工業互聯網生態落地的路徑。
長沙優力所處的電動車電池硬件生產行業競爭激烈,一度面臨虧損,而基于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優力電驅掌握了用戶精準畫像、電池實時充放電等關鍵數據,大數據驅動商業模式迭代,長沙優力從硬件設備制造商演進到通過分時租賃的方式出租新能源快遞車,實現華麗轉身。
即使在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汽車生產領域,工業互聯網也能讓“智造”更進一步。上汽通用與樹根互聯合作打造出基于知識圖譜技術的工藝診斷專家系統,利用知識圖譜技術將各種故障相關數據處理加工,沉淀為專家“知識”,真正讓數據釋放價值。
廣州明珞從事為汽車整車廠提供生產線解決方案等服務,航天云網為其打造了自動化生產線數據運維服務智能化平臺,實現了為決策數據支撐、快速定位生產故障、優化生產、預防性維護等功能。
如上都是工業互聯網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也證實了,工業互聯網不是喊在嘴邊的概念口號,而是實踐中發揮數據價值的最佳工具。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2018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工業在全球工業體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同時掌握著非常豐富的工業大數據資源,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是自然的演進過程,工業互聯網即是通往兩端的路徑,數據驅動工業價值轉型。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占居全球第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工業產業只會進化,不會消亡。
借鑒過去數十年的工業發展歷史,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萬億元,工業逐漸繁榮離不開生態的凝聚,進入工業互聯網的新階段,不同行業差異度高,個性化需求繁雜等現實依然存在,工業互聯網也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
工業互聯網平臺并起,開放生態逐漸釋放利好,也得到平臺廠商和產業鏈下游廠商的一致認可。因此,未來工業互聯網必將走向開放生態——平臺企業聯合行業龍頭,共同賦能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為終端企業帶來價值,是趨勢,也是工業互聯網自身的蛻變。
2020年11月5日-10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4.1B3-002• 以“創變每一天”為主題亮相進博會,全面展示
2020-10-19 1479 0
10月16日,以“網融萬物,智向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如期舉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20工業互聯網創新大會同期召開
2020-10-19 1435 0
由智能制造發展與應用大會(SMAS)主辦,儒拉瑪特自動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承辦,DUSA協辦的智能制造行業盛會—“第三屆智能制造發展與應用大會&rdq
2020-10-19 1539 0
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新松人敢于亮劍,承擔國之重任,為中國實業代言。正如總裁曲道奎所言:新松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簽下了榮譽生死狀,“代表中國出場,只能成功,不能
2020-10-19 1523 0
“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多產業融合”,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各大分論壇上,數字與產業如何結
2020-10-19 1538 0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20年9月28日為促進建材工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促進建材工業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2020-10-19 1298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